作者:Author 信息来源:本站 更新时间:2019-11-20
近年来,随着温泉资源开发力度加大,以及休闲度假理念逐渐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在寒冷的冬日里“泡汤”,温泉旅游渐成风尚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一些地方的温泉景区今冬生意火爆,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有些景区更是“一票难求”。
业内专家指出,我国温泉旅游产业发展快速,但也存在开发盲目、经营模式简单、产品同质、温泉文化缺失等诸多问题,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“泡汤”渐成时尚 温泉开发趋热
“在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,开发温泉旅游产品是必然选择之一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说,我国温泉旅游已实现产业化发展,很多温泉景区逐步摆脱单一洗浴健身的功能,形成集休闲度假、保健疗养、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性休闲度假目的地,全国出现一大批温泉休闲度假区、温泉小镇和温泉城市,温泉旅游正处于从康复疗养向大众休闲的过渡发展期。
经营粗放 产品同质 文化缺失
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,加大投入,加快发展温泉休闲旅游产业;另一方面,由于温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滞后、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原因,温泉旅游市场问题丛生。
重庆市民王蕾上个周末去泡温泉,回家后就感冒了。“温泉景区是露天的,泡温泉时暖暖的,但从池子里出来却很冷,简直是‘冰火两重天’。景区的修建应该人性化些,给游客提供必要的保暖设施。”
北京市民张千是温泉旅游的热衷者,他告诉记者:“国内的温泉景区我去过不少,但感觉都差不多,无非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景区里修建大大小小少则几座,多则近百座不同的温泉池,除了泡温泉,就是吃吃饭、聊聊天,还有些康体项目。景点大同小异,缺乏特色。”他还困惑地说,每次去“泡汤”,都看看池子旁边的水质介绍,估摸着对身体无害就挨个泡泡,种类繁多的温泉产品让人无所适从,缺乏相关的保健指导。
旅游业界专家李仲广博士指出,当前温泉的利用比较初级,缺乏技术含量,温泉产业链延伸和提供高附加值服务有较大上升空间;部分地区的开发存在盲目性,未对温泉资源进行整体调查评估和科学论证,缺乏长远规划和优质品牌建设,核心竞争力不强;商业模式单一,经营粗放,温泉产品同质化;温泉文化缺失等问题。
产业发展需打好“三张牌”
面对温泉消费需求增长、市场效益巨大的诱惑,众多企业蜂拥而上搞开发、上项目,对温泉休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益。业内专家认为,要实现温泉休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,使其真正成为我国休闲度假产业的支柱之一,必须打好“科学”“特色”“文化”这三张牌。
首先是“科学牌”。戴斌说,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温泉旅游资源的普查和规划。应从国家层面组织对温泉资源的普查,对温泉旅游产业开发进行科学论证、战略规划,分级、分类别指导开发。
还要加快温泉休闲旅游产业的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,包括加快推进温泉休闲旅游产业的管理规划、管理架构的研究和建设步伐;加快推进温泉开发战略布局和区域容量限制、规划设计程序、水质检测鉴定程序、市场准入程序、基础设施和服务标准的制订、实施。
其次是“特色牌”。“发展温泉旅游,必须实施温泉产品差异化策略。”重庆市渝北区旅游局局长邓万明说,要对温泉辅助要素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利用,提高温泉旅游产品档次,拉长产业链条,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。目前,渝北区正打造集合八大功能区的国际温泉度假基地,开发适宜全年旅游的系列产品。
戴斌建议,要加强温泉产业商业开发和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,加强温泉产业服务队伍建设,有效提升我国温泉产业的开发、经营管理水平,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,普及温泉消费安全知识,引导消费者了解温泉产品的基本知识,选择适宜自身需求的产品。
三是“文化牌”。“温泉旅游开发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建设温泉文化。在这方面,我国与日本、芬兰等国家差距较大。”戴斌认为,现代温泉文化不仅仅是洗浴文化,而是在休闲、保健、娱乐的同时融入中医理疗、特色美食等文化。我国温泉休闲旅游产业要做大做强,亟需大力挖掘文化内涵,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文化活动,结合各地历史人文背景,发展各具特色的温泉旅游文化。
重庆99尚泉董事长肖世杰说,应给温泉产业注入浓厚的文化概念,让每个温泉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,如重庆南温泉的悠久历史,东温泉的民俗风情,一味地照搬照抄是“短命”的。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温泉度假网联系。